晨报
综合医讯
1、中国及境外疫情简报
中国疫情实况:截至4月9日,全国共有28个高风险地区和个中风险地区。全国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2.95亿剂次。新增确诊病例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3例,含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本土病例例(上海例;吉林例;浙江16例;广东10例;福建9例;海南6例;山西5例;江苏5例;北京3例;河北3例;江西3例;山东3例;四川2例;陕西2例;辽宁1例;黑龙江1例;湖北1例),含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同期国际疫情报道:美一名官员新冠检测结果呈阳性,由于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针,目前症状轻微。他呼吁还没有接种疫苗和加强针的人,请不要再等待。(人民日报海外网)
2、奥密克戎危害性高于流感
6日,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专家介绍,目前奥密克戎毒株的危害性高于流感。香港特区数据显示,目前感染多万例,死亡8千多例,病死率是0.7%,远高于流感的病死率。从香港病死人群数据看,疫苗接种与否与病死率关系密切,三针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奥密克戎感染后的病死率。(国家卫健委)
3、关于公开《中国医疗器械标准目录及适用范围》的通知
8日,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公开《中国医疗器械标准目录及适用范围》。器械标管中心通过对现行有效的项医疗器械标准的适用范围以及标准层级、效力、名称、归口单位等信息,按照医疗器械技术领域逐一梳理,编制成册,便于行业企业查阅与应用。(药监局器械标管中心)
4、国家医保局召开首次全国医药集采机构工作会
7日,国家医保局召开首次全国医药集采机构工作会,研究部署集采平台建设工作。会议强调,平台建设要围绕支持服务医药价格改革与管理的总体目标,持续提升完善交易支撑、线上结算、监测监管、公共服务等功能,重点抓好提升网采率和集采率、规范挂网规则、推广线上结算、强化监测监管、参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完善信息系统和创建示范平台等工作。(国家医保局)
5、医保局发布《医疗保障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知识库、规则库管理办法(试行)》
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施行《医疗保障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知识库、规则库管理办法(试行)》。《试行办法》提出,医疗保障部门以“两库”为依托,对各类监管对象在各种场景下使用医疗保障基金的情形进行全流程监控。医疗保障经办机构使用“两库”开展医保费用结算的事前提醒、支付审核、协议考核、稽核等业务管理活动。(国家医保局)
6、药监局通报7家医疗器械企业不符合法规要求
8日,国家药监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发布《医疗器械飞行检查通告》。核查中心于年10月-12月开展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飞检工作,发现北京思瑞德、江苏凯尔特、江西洪达等7家企业存在一般项目不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要求相关药监局督促企业按要求限期整改,对存在安全风险的,需召回相关产品。(国家药监局)
7、江苏“十个严禁”划出纪律红线
近日,江苏药监局发布《江苏药监局工作人员公正监管执法廉洁高效履职十个严禁》。“十个严禁”围绕药品监管工作权力运行集中点、廉政风险易发点、监督检查薄弱点等关键点,突出药监特性、制度刚性,严格依据法律法规规范药品监管行为,为药监系统工作人员公正监管执法廉洁高效履职划定纪律“红线”和履职“底线”。(江苏药监局)
8、世界帕金森病日
年,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将4月11日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姿势平衡障碍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据统计,全球有大约万帕金森病患者,近一半在中国。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知识分子患帕金森病的比例比其他人群要高,已开始呈现低龄化。(奥咨达整理)
9、美新研究发现肥胖竟使一些药物失去疗效
特应性皮炎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炎症。当患有特应性皮炎的小鼠接受靶向免疫系统的药物治疗时,增厚、发痒的皮肤通常会迅速痊愈。美国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肥胖小鼠身上进行同样的治疗反而使它们的皮肤变得更糟。研究显示,肥胖改变了小鼠和人类过敏性炎症的分子基础。研究结果揭示了肥胖如何改变免疫系统,并有可能使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治疗肥胖者的过敏和哮喘。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自然》上。(生物谷)
10、大睿生物完成A轮万美元融资,推进全球核酸创新药研发
近日,上海大睿生物完成万美元的A轮融资。大睿生物成立于年,是一家专注于建立自有平台以开发创新颠覆性核酸药物的公司,主要针对代谢、中枢神经、眼科、肿瘤等疾病领域。公司立足于建立可拓展的平台和高潜力管线,在构建递送平台和推进药物研发进入临床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极之有望未来成为核酸领域的领军企业。(美通社)
奥咨达整理(ceCRO)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baolishi.com/cbln/14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