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5/3 11:32:12 点击数: 次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此后,所有超市、商场,甚至集贸市场内的塑料购物袋明码标价。这项政策在限制塑料袋使用、遏制白色污染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近年来效果却逐渐减弱,执行情况不甚理想。特别是随着电商、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发展,塑料餐盒、包装等消耗量快速上升,负面效应也纷至沓来。年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项新政也被称为“新限塑令”,以区别于年推出的“限塑令”,其中外卖、快递塑料包装中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不可降解塑料胶带和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等被列入禁止、限制使用名单。12年过去,新“限塑令”来袭,政策的落地情况到底如何?在具体应用场景上又有哪些难点?1记者调查“限塑”变“卖塑”塑料渗入生活十二年前,“限塑令”明确规定:从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然而,禁止超薄塑料购物袋的政策目标没有完全实现,有偿使用塑料袋也出现了走样。在初期,超市商场等塑料袋使用量确实出现锐减,但过了一段时间,当消费者对两三毛钱的“收费杠杆”渐渐麻木之后,塑料袋的使用量又开始大量反弹。大型超市“卖塑”日渐成风记者近日探访我市多个便利店发现,大部分便利店会提供给顾客免费的塑料袋,而大型超市则有偿提供一次性塑料袋,且不主动提供。记者以顾客身份在城区一小型便利店购买部分商品,随后向老板询问是否可以提供塑料袋,老板随即免费提供了一个一次性塑料袋,并表示便利店目前未对塑料袋进行收费。自12年前“限塑令”开始实施,一时间,我市各大超市都将免费的塑料袋换成有偿收费、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格塑料购物袋,而一部分经常上超市购物的市民会自己带好环保袋。在新都超市,记者在收银处观察发现,10分钟时间里,有8位顾客在结账时买了塑料袋、1位使用了环保袋、1位老人自带手推车。在沃尔玛等大型超市,零食、蔬菜、生鲜区则免费供应一种手撕透明连卷袋。记者注意到,一些顾客更多倾向于使用这种免费的连卷袋,一名老人连续撕下四个连卷袋,用来装挑选的蔬菜。“放布袋容易打湿,塑料袋收费后我也不愿意购买。”另外,多名年轻顾客则表示,能够接受塑料袋收费。位于南津路的和万家超市塑料袋售价0.2元、0.5元,店员表示塑料袋收费已实施很久,新“限塑令”对超市的影响不大。在前来购物的顾客中,自备购物袋的较少,如果商品多,多数人选择花钱购买塑料袋。“我并没有看到限塑令带给市民的变化,反而在身边付费购买塑料袋的人越来越多了,初期包里还会揣着环保袋,后来觉得麻烦,而且塑料袋两三毛钱也很便宜。”市民张阿姨告诉记者。农贸市场“限塑令”形同虚设6月1日上午8点,记者来到富源路农贸市场,只见每个摊位前都挂着成捆的塑料袋,袋身空无一字,更没有“限塑令”要求的标注“食品用”字样。在一家蔬菜摊位前,市民张女士买了几样菜,摊主随手将菜装到塑料袋内递给顾客。摊主王晓艳告诉记者,每天她要送出去近百个塑料袋,为了留住顾客,不可能像超市一样收费。记者随后走访市城区卫星桥农贸市场和南津桥农贸市场,大部分商家免费提供一次性塑料袋,而前来菜市场购物的顾客中,多数未自备购物袋。“就只买两根大葱,你都必须给顾客装在塑料袋里,不然人家觉得不方便就不买了。”一名水果摊摊主表示也听过限塑令,但在农贸市场实施起来很难。为方便给顾客装东西,所有摊主都会准备多捆塑料袋,一捆根,生意好时一天要用好几捆。外卖、快递成用“塑”大户近年来,随着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发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装的消耗量也在快速上升,用塑料袋包装外卖已成常态。一双袜子用一个纸盒包装,一瓶化妆品包得里三层外三层,一袋小零食伴随着各种充填物……90后女生姚慧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包裹。她坦言,收快递是令人愉快的,但每次拆快递太麻烦。“东西不大,但包装却很复杂,塑料袋、泡沫板、填充物,每次都要扔掉一大堆。”相较快递,外卖的火爆更让“限塑令”难上加难。市民温月工作忙没时间做饭,每天都会点外卖。一盒饭、一个菜就是两个餐盒,只要不注明不要餐具,商家都会赠送一次性餐具。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调查发现,平均每单外卖会消耗3.27个一次性塑料餐盒(杯)。以美团为例,美团外卖是国内最大的外卖平台。去年7月27日,美团创始人王兴微博发文称,美团外卖单日完成订单数量突破万。就此推算,仅美团外卖一家,日订单就能消耗超过万个一次性塑料包装。2观察“限塑令”推行遭遇重重困难方便廉价市民习惯难更改“限塑令”推行以来,除在初期收到一定成效,后期反而因人们的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出门随时带环保袋,这在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中有些困难。然而不使用塑料袋,则更是难上加难。“买干货时可以用环保袋,买生鲜怎么办?肯定要用塑料袋装。”不少市民对于塑料制品“情有独钟”,使用时方便,用完就丢掉,也不可惜。“环保袋还要清洗,太麻烦了。”不生锈、耐腐蚀、不易碎、重量轻、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绝缘、透明和防水,凭借这些优点,塑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建筑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在采访中,大多数市民认为对塑料制品的需求远远大于其他物品,即使收费两三毛钱也不能摒弃对其的喜爱。“‘限塑令’成效打折扣,一个关键因素在于缺乏合适的替代品。”市民张莉说,塑料袋方便、便宜,应用广泛,其替代产品要么价格高、要么不实用。近年来,国内可降解塑料技术虽然取得突破,但相关产品的物理特性和生产成本都与传统塑料袋有较大差距,难以完全替代。监管不彻底缺乏配套法规制约根据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布的《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商务主管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过程中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管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只塑料袋,涉及到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各个环节,监管量大面广,监管对象“小散多”,且涉及部门多。除了有工商部门之外,还有经贸、物价、质检等多个部门共同监管。截至目前,由于没有相应配套的法规制约,工商、环保等管理部门对违规者执法监管力度薄弱。“限塑令”初期,对于抑制白色污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缺乏监管约束,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检查力度的减弱,个体商户为了招揽顾客,又明目张胆地使用免费塑料袋。同时,大型商超和便利店里的“限塑令”也逐渐走样,一方面,提供不受约束的平口袋、保鲜膜等其他塑料膜类包装,同时,“限塑”变“卖塑”,也让“限塑令”的初衷大打折扣。“限塑令”2.0新在哪儿新“限塑令”明确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年底,,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年底,县城建成区、景区景点餐饮堂食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同时,到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年底,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可通过设置自助购买机、提供续充型洗洁剂等方式提供服务;2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所有宾馆、酒店、民宿。针对快递塑料包装,新政提出,年底,北京、上海等省市的邮政快递网点,先行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胶带使用量。2年底,全国范围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来源:全媒体记者刘晓编辑:廖 慧孙各责编:林 敏审核:冉启香复审:周一帆监制:杜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baolishi.com/cbls/16630.html
上一篇文章: 针对这类房子安全,合肥全力整治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