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晨报全媒体记者郭秀慧李星太原报道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逐渐恢复,在各项政策的扶持下,太原市不少餐饮企业陆续恢复营业。除了打包带走,市民们坐在店里品美食的愿望也不再成为奢侈。
3月28日、29日,记者实地走访了省城多家饭店堂食的恢复情况,在严格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大饭店、小餐馆、快餐企业开启了堂食“新吃法”——公筷公勺成标配,就餐开启包间模式,一人一桌就餐也成为当下文明、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公筷公勺成饭店标配
保障健康体现关爱
正值周末,记者从太原市小店区坞城路沿着南中环街朝体育路方向实地走访,这段路上共有46家饭店,目前有37家正在营业。进店消费的市民吃饭时间比较集中,人流量只有平时的两三成,公筷公勺的“上座率”高达八成。
“老板,我们一共3个人,来个大份鸡块面。”3月28日19时左右,记者走进一家大盘鸡店,看到用餐市民近20人,餐桌上齐刷刷都摆着公筷。
大盘鸡店内就餐高峰时期。
“以前公筷的使用没有被重视起来,但在外就餐,使用公共餐具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一种负责的态度。”正在和朋友一起就餐的王先生笑着对记者说。
记者发现,从恢复堂食的餐饮店的防护措施来看,市民信息登记表、测温仪、消毒液、上岗员工体温测量记录,已经成为每家店铺的开业标配,凡是进店堂食的消费者,必须登记并测体温后方可进入。
相比中餐馆,一家名叫“首作”的日料店里顾客并不多——8位餐厅工作人员“守着”4位市民。记者看到,在店内,已经放好了餐前摆盘,服务员介绍,店里不仅给每位市民提供消毒餐具,就拿筷子来说,不仅有黑色的消毒筷子,每桌还另外准备了一副木质筷子作为公筷。
顾客在首作店内用餐。
“3月17日恢复堂食后,不论客人是否要求,我们都会为客人提供公筷公勺。从使用率来看,有的市民还没养成使用公筷的习惯,所以在上菜时,服务人员也会进行提醒。”负责“首作”日常管理的三川餐饮营销总监李新新说,餐饮行业说到底是服务行业,在保障菜品质量的同时,还要力求提供更好的服务。尤其在疫情还未完全消退时,确保安全卫生,对于市民、餐厅和工作人员都是第一位的。公勺公筷的使用,一方面需要餐饮企业推广倡导,另一方面要靠消费者习惯的养成。
正在店内就餐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和家人来吃饭,不仅对店内环境卫生比较放心,还发现在疫情的影响下,在餐厅使用公筷成为了一种趋势。“为了防控疫情,堂食规矩多,我们作为消费者很理解。今后回家用餐,我们也会摆放公筷,这是健康安全的保障,也是彼此之间关爱的一种表达方式。”
久违的美味又回来了
市民就餐开启包间模式
炒勺碰锅沿儿咔咔作响,只见大厨把准备好的鸡块倒入锅中,“蹿”出浓郁的香味,花椒鸡是堂食菜单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3月29日11时,位于和平北路漪汾街路口的水飨小镇——水上印象餐厅后厨热闹不已。
水飨小镇隔桌就餐。
早在前一周,水飨小镇就开始利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baolishi.com/cbpp/14382.html